野外地质工作中,一旦迷失方向,不要慌,充分运用身边资源,判定自己所处的位置与方向。
太阳最可靠:晴天,人们根据日出、日落就可以大致判断方向。太阳是由东向西移,而影子是由西向东移。如早上6时,太阳从东方升起,一切物体的阴影都倒向西方;到中午12时,太阳位于正南,影子便指向北方;到下午6时,太阳到正西,影子则指向东方。
手表测向有妙方:时数折半对太阳,12指的是北方。如下午14:40,其一半为7:20,把时针对向太阳,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。或者把表平置,时针指向太阳,时针与 12时刻度平分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;还可以平置手表,将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,使小棍的影子与时针重合,时针与12时刻度之间的平分线即是北方。
但这一方法仅适用于北半球,若在南半球,则将12点处对准太阳所在的方向,时针与12点的中央即指向北向。判定方向时,手表应平置,同时要考虑地方时差,将北京时间换算成当地时间。
立竿见影:用一根直杆,使其与地面垂直,把一块石子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;约10分钟,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B处时再放一块石子,将A、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,这条直线的指向是东西方向,与AB线垂直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,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,相反方向是北方。
观星识向:北极星。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,寻找北极星,首先要找到北斗星,北斗星附近有一颗较明亮的星,就是北极星。
月亮。月亮升起的时间,每天都比前一天晚48~50分钟。例如,农历十五的18时,月亮从东方升起。到了农历的二十,相距5天,就迟升4小时左右,约于22时于东方天空出现。且农历十五以前,月亮的亮部在右边,十五以后,月亮的亮部在左边。
可以根据月亮从东转到西,约需12小时,平均每小时约转15度这一规律,结合当时的月相、位置和观测时间,大致判定方向。例如,晚上10时,看见夜空的月亮是右半边亮,便可判明是上弦月,太阳落山是6时,月亮位于正南;此时,10时-6时=4时,即已经过去了4小时,月亮在此期间转动了 15°×4=60°。因此,将此时月亮的位置向左(东)偏转60度即为正南方。
风动知南北:风是塑造沙漠地表面形态的重要因素,沙丘和沙垄的迎风面,坡度较缓;背风面,坡度较陡。我国西北地区,由于盛行西北风,沙丘一般形成西北向东南走向。沙丘西北面坡度小,沙质较硬,东南面坡度大,沙质松软。沙漠地区的植物,如酥油草、红柳、梭梭柴、骆驼刺等向东南方向倾斜。蒙古包的门通常也朝向背风的东南方向。冬季在枯草附近往往形成许多小雪垄、沙垄,其头部大尾部小,头部所指的方向就是西北方向。
地物和植物标志:一般靠近树墩、树干及大石块南面的草生长得高而茂盛,冬天南面的草也枯萎干黄得较快。树皮一般南面比较光洁,北面则较为粗糙。这种现象以白桦树最为明显。白桦树南面的树皮较之北面的颜色淡,而且富有弹性。
夏天松柏及杉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脂,南面的比北面多,而且结块大。松树干上覆盖着的次生树皮,北面的较南面形成的早,向上发展较高,雨后树皮膨胀发黑时,这种现象较为突出。秋季果树朝南的一面枝叶茂密结果多,以苹果、红枣、柿子、山楂、荔枝、柑橘等最为明显。果实在成熟时,朝南的一面先染色。
树下和灌木附近的蚂蚁窝总是在树和灌木的南面。长在石头上的青苔性喜潮湿,不耐阳光,因而青苔通常生长在石头的北面。草原上的蒙古菊和野莴苣的叶子都是南北指向。我国北方的山岳、丘陵地带,茂密的乔木林多生长在阴坡,而灌木林多生长在阳坡。但对独立树而言,这个法并不适用。
迷路破局:一旦发现自己迷路了,应立即停下来冷静地回忆一下所走过的路,“迷途知返”为最上策,即循着自己的足迹退回至原出发点。
如未能原路返回,应先登高远望,判断应该往哪儿走,在山地,若山脉走向分明、山脊坡度较缓,可沿山脊走。如没有便于观察的高地,则应朝地势低的方向走,这样易于碰到水源。如有河流则顺河而行。
在广阔平坦的沙漠、戈壁滩或茫茫的林海雪原上行进,可迎着风、云行走或与其保持一定的角度行进,这样能在一定时间内保证循着直线前进。也可每走一段距离,在背后作一个标记,不断回看所走的路线上的标记是否在一条线上,便可以得知是否偏离了方向。沙漠地区还可沿着骆驼的足迹行进。
特别要注意行进方向两侧可作为指向的线形地物,如河流、公路、山脉、长条形的湖泊等。注意其位置在行进路线的左方还是右方,是否与路线平行。如发现迷失方向,应立即朝指向物的方向前进。
迷途中遇岔路口令人无从抉择时,首先要明确要去的方向,若几条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,则应选中间那条路。
迷路后如天色已晚。应立即选址宿营,不要等到天黑;若感到十分疲乏,也应立即休息,不要走到精疲力尽才停止。